[跑鞋測試] PUMA Faas 300 V3跑鞋試穿分享

發表於 2014/04/02 18,620 次點閱 3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開箱

在去年中PUMA推出PUMA Faas 300 V2跑鞋,經過幾次的試跑練習後,正式將它列入練習鞋與比賽用鞋,接著就用它完成「2014高雄馬拉松」與「2014萬金石馬拉松」,且順利地大破個人PB與達到波士頓馬拉松的參賽資格,對於PUMA Faas 300的整體表現真是滿意極了,極簡的風格,沒有太囉唆且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新輔助技術,僅僅給跑者剛剛好的保護,也因此讓整雙鞋的重量控制在又輕又舒服的水準內。

有了第二代壓倒性美好的使用經驗後,自然就期待第三代PUMA Faas 300的上市。


我們家共有三雙Faas 300,前面是我女兒的V2兒童版,右邊是我的V2,左邊是這次的Faas 300 V3

PUMA Faas 300 V3是Faas 300系列跑鞋的第三代,「Faas」在牙買加語裡,是英文「Fast」的意思,開宗明義就告訴跑者,這雙鞋的所有功能組合就是要讓你更「快」,秉持「Everything you need, nothing you don’t.」的原則,設計出最簡單俐落,又符合跑者需求的鞋款,屏除許多練習鞋常有如加厚腳底氣墊、保護中足、軟Q緩衝、後石網布包覆等功能,有如三四十年前的傳統跑鞋般回歸到跑步的最基本,除了該有的最少保護與扎實的鞋體包覆外,其他就交給跑者自己強壯的雙腳來克服可能來自地面的衝擊。也因此大大減輕PUMA Faas 300 V3的重量,讓跑者能專心地在享受跑步與追求速度的快感上。

我比較建議平常每天有跑步習慣,且已經訓練一段時間的跑友才來穿這雙鞋,如果是新手或久久跑一次的跑友,為避免雙腳無法承受衝擊力,還是建議穿保護性更好的厚重練習鞋。


可兼作外出鞋袋使用的紅色鞋袋

外觀紙盒上標示尺寸與型號

抽出鞋盒後,亮眼螢光菊的PUMA Faas 300 v3映入眼簾

不同於第二代兩腳不同顏色的設計,PUMA Faas 300 v3採用單純但閃亮的螢光色系為主色,少了拼湊的凌散色塊,讓整雙鞋看起來更簡潔吸睛。

鞋後跟標示「8mm Drop」,即從腳後跟到腳趾的高度差 (HTD)僅有8mm,不太感覺有墊高的情形。


鞋子後側有一隻PUMA的豹標誌,有如車尾燈般閃閃發亮

鞋帶為非彈性鞋帶,鞋帶孔沒有用金屬環,如第二代班使用電繡的孔環,有種手工鞋的質感。

鞋舌內側標示尺寸與越南製造。

中底採用新一代的PUMA獨家開發輕量泡棉「FAAS Foam+」,重量較前一代輕25%,一大片不分段地支撐鞋體。

鞋舌上標示「Faas 300 V3」的字樣,Faas第三代共有100、300、500、600、700、1000等幾個鞋款,數字越大,中底的FAAS Foam+緩衝層越厚,越能提供雙腳保護,當做練習鞋或許不錯,但也相對增加了它的重量,所以數字越小,越適合當作比賽鞋使用。


由鞋內往外看,可以看到採用輕薄的透氣網布,減輕鞋體重量,透氣性極佳

鞋身採一體式無接縫鞋面,以熱貼合的方式穩固鞋體,減少雙腳因為摩擦產生傷害的機會。

一片式的「FAAS Foam+」中底,一氣喝成不囉唆,重量較前一代輕25%。

前腳掌採「EverRide+」,增加前腳掌的緩衝效果。

與前一代相比,中足的地方多一塊填充,藉此提升中足的穩定性。

後腳跟加深刻度的「EverTrack」耐磨大底,希望可以比前一代的後腳跟耐磨。

鞋墊仍維持中規中矩的樣式,鞋墊背面也開了許多透氣孔。


鞋內的作工

軟Q的鞋體,讓腳掌的彎曲更具彈性;28.5號鞋,單隻腳的重量為250g,較前一代多20公克。

 

實測

PUMA Faas 300 V3共試跑三回,合計跑41.1公里,各次測試如下:

第一回測試

時間:2014-03-24,22:43。

地點:大安公園外圈。

距離:15.2km。

費時:01:05:13。

均速:04:16/km。

第一次穿「PUMA Faas 300 V3」試跑,有幾項心得:
1. 我一直覺得跑標馬以下的賽事,最適合我穿的鞋,重量大約是落在230-250g,太輕很沒安全感,太重又顯得拖泥帶水,PUMA FAAS 300 V3重量250g,雖然略重於第二代,但影響不大,剛好符合我的需求,重量適中。

2. 鞋體的包覆性很好,綁上鞋帶後,有種與鞋子合為一體的感覺,但又不會有厚重包覆的隔離感。

3. 前腳掌與後腳跟的高低差僅有8mm,幾乎是成水平狀態,不會有如踩高蹻般的落差感。

4. 在做推蹬往前的跑步動作時,腳板會很自然地採取前腳掌著地,進而讓身體往前傾,順利加快下一步的推進,也讓跑步的節奏更順暢。

5. 可能是因為我右腳在跑步時旋得很厲害,在不斷地旋腳掌摩擦鞋墊後,明顯感覺大拇指底下那塊皮膚有點像要起水泡的感覺,換個鞋墊不知是否能改善?

第二回測試

時間:2014-03-25,23:29。

地點:大安公園外圈。

距離:8.1 km。

費時:00:34:06。

均速:04:13/km。

「PUMA FAAS 300 V3」第二次測試,但忘了換鞋墊,將鞋帶綁緊一點,昨天右腳大拇趾下的皮膚摩擦狀況就有點改善;腳掌採在地面時,可以很確實感受到腳掌與地面貼合的感覺,雖然這樣說很讓人不了解,不過確實有全腳掌貼在地面的真實感,而不會好像漂浮在半空中。

中足偏硬,跑一段時間後,會有感覺一點點凸起物頂在中足腳窩處,雖不影響跑步的連貫,且是很細微的感受,但我想這是因為第三代的鞋大底是採三大塊的結構(前腳掌、中足、後腳掌),與第二代的一片大底不一樣。

鞋子的大底踩踏軟硬適中很舒服,但又不會因為這樣,而損失掉跑者非常需要感受到的與地面實際接觸真實感。

第三回測試

時間:2014-03-26,23:45。

地點: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操場。

距離:8.4 km。

費時:00:37:56。

均速:04:30/km。

今晚改在操場的PU跑道進行PUMA FAAS 300 V3第三次測試,以較慢的速度體驗這雙鞋的緩衝,鞋底在PU跑道上不會滑,也不會死黏在跑道上不容易邁步,它的「FAAS Foam+」中底果然比上一代更具緩衝力,且很微妙地,在腳掌著地的瞬間,如果有任何的小歪斜,中底能稍稍地修正填補,讓腳掌能夠很穩固地與地面接觸,這是很細微很細微的體會。

第四回測試

時間:2014-03-27,23:26。

地點: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操場。

距離:9.4 km。

費時:00:43:40。

均速:04:37/km。

今晚仍以較慢的速度來試跑,將PUMA FAAS 300 V3的鞋墊換成另一只包覆性比較好的,果然右腳磨腳的狀況就獲得改善。

 

結語

在經過41.1公里,接近一場馬拉松距離的測試後,從鞋底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磨損,這點與前一代跑同樣距離所產生令人不安的磨損相比,果然強多了。雖然「PUMA FAAS 300 V3」比前一代單腳重了約20克,但這完全不影響到它的加速性,且更加強的中底與大底,讓跑者能更專注在速度的維持上。

剛剛好不多不少的專業功能,讓這雙鞋能維持在輕巧的重量,我會將它定位在比賽用鞋,很符合訓練量足夠的進階跑者追求成績與速度快感的需求。且因為它的推進力與加強的中底,也適合剛要從練習鞋轉換為路跑鞋的跑者來使用,只是轉換後,仍需要不斷提昇每月的跑量,增加雙腳的強度,畢竟「PUMA FAAS 300 V3」與一般的練習鞋是不同的。

 


以上測試產品由PUMA提供,更多跑鞋資訊,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

 

*跑鞋資訊 盡在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